當不少企業還困惑于如何制定 AI 戰略時,百度正悄悄向外界輸送定制化 “首席 AI 架構師” 了。
8 月 25 日,由百度聯合國家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打造的 “黃埔學院” 迎來了第二期 48 位新生。
經過層層篩選,他們中有 30% 是 CTO 或技術總監級別,來自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新東方、三星、華為、亞信、寒武紀、愛泊車等企業,遍布 16 個行業。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觀察到,除了相比上期學員數量有所增長外,更多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企業和單位中的高端技術人也加入了此次“黃埔學院”AI 高端人才培養計劃的隊伍中。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入選 “黃埔學院” 的學員,從此走上康莊大道?盡管這些企業具有豐富的 AI 技術應用與落地場景,擁有深度學習所需的數據和技術條件,但他們在理論、技術、場景及應用方面都存在不小的挑戰。
畢竟,上一期 “黃埔學院” 向各領域企業單位輸送了 28 名“首席 AI 架構師”,在嚴苛的畢業考核下,學員畢業率不過 80%。
二期課程有何不同?
具體課程情況如下:
- 師資力量:百度 20 余位科學家與高 T 將作為導師,其中包括百度研究院 3D 視覺首席科學家楊睿剛、百度飛槳總架構師于佃海、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平臺總監馬艷軍等。
- 課程內容:學習深度學習、視覺、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自動化建模等一系列百度核心 AI 技術及典型案例。
- 學制周期:為期 6 個月、4 次面對面的核心課程授課。
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平臺總監馬艷軍介紹,黃埔學院的課程由淺入深,既有深度學習相關的關鍵技術原理解析,更有側重應用的實戰課程,保證讓學員都能從中獲取不同領域新的知識。
除了線下面對面授課,黃埔學院還提供線上技術討論和課程實際操作練習,結合學員在從業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認知,開展技術落地作業。需要提醒的是,學員需要提前一個月對課程進行預習。
飛槳社區活躍度正快速提升
實際上,飛槳早因其大量工業級模型提供官方支持,大規模分布式訓練能力強,支持多種異構硬件的高速推理引擎,中文文檔友好、簡單易上手的特點,社區活躍度不斷提高。百度近日發布的 2019 Q2 財報中,飛槳的開發者下載量在 2019 年第二季度環比增加了 45%。
加之安卓斷供華為的問題之后,作為國內唯一功能完備的端到端開源深度學習平臺,飛槳所代表的自主可控讓開發者驚覺其重要性。
另一方面,從當前芯片 / 服務器的研發速度來看,企業正加緊研發更高效力的新款 AI 芯片 / 服務器,這背后面臨著的是計算量劇增的挑戰。而對于更多嘗試從場景切入以構建 AI 能力的企業而言,除了可以降本增效輔助產品智能化和精細化運營之外,它們也希望可以在搭建自身 AI 平臺,服務于多樣化的業務場景。
活動現場,寒武紀的學員在交流中指出,為打造各類智能云服務器、智能終端以及智能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芯片,此次希望了解更多來源于百度產業實踐的飛槳,了解其開發環境、底層硬件支持、算子支持、上手程度、二次開發難度等,并積極考慮做芯片與飛槳的對接。
來自京東物流的學員則表示,算法如何能支持高并發的場景的應用,這時就需要跟架構結合起來,不過目前更傾向于利用算法來解決物流中實際的痛點。
來自中國電信研究院的學員表示,此次來到黃埔學院希望進一步學習語音、NLP 領域最新的算法和工程化實施經驗,為目前主要從事的智能語音業務的開發做出有益幫助。
“不拿榔頭找釘子”
百度 AI 技術平臺體系執行總監、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黃埔學院院長吳甜在開學典禮致辭中表示,
“黃埔學院希望能夠把技術和應用結合起來,核心關注三個方面:一是重視實際場景中問題的沉淀與總結,而不是做想象中的需求。深度學習技術是一個好用的工具,但這不代表我們‘拿著榔頭找釘子’;二是重視技術和場景的結合,而不是僅僅依賴數據集上的測試結果;三是重視集成到系統當中的工程實現,而不僅僅是關注在算法的單點上。”
這反映出,盡管黃埔學院招收的學員是來自各行業的技術高管,但彼此間更為穩固的合作將建立在共同為場景方案做到最優的訴求之上。
目前除了黃埔學院外,百度也在持續開展 AI 快車道、線上線下公開課、深度學習工程師能力認證、深度學習算法賽等技術輔導和培養機會,為不同層次的技術人士提供了體系化深度學習路徑。百度飛槳總架構師于佃海指出,從各個領域來看,深度學習仍將持續保持熱度,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端人才缺口依然巨大。
毫無疑問,中國深度學習應用實踐者的培養,除了有賴于飛槳等深度學習開源框架上承模型開發和應用、下接基礎芯片硬件,為企業開發者提供便利的硬核實力外,更離不開飛槳在推動生態賦能、培養縱深度更強的 AI 社群上的軟實力。
更進一步的,百度正在通過 AI 賦能企業的方式,加速各行業深度學習技術走向實際產業化。而它輸出的是一種希望共同努力、為中國 AI 發展做出貢獻的價值觀。
來源 | 雷鋒網
作者 |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