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OpenI/O 2020啟智開發者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大會以“啟智筑夢 開源先行”為主題,立足于國際國內開源大環境和發展趨勢。開源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和企業領軍人物共聚一堂,探討開源開放呈現出的新形勢、新格局、新機遇。百度飛槳全面參與,并承辦深度學習專場,展現了飛槳的最新技術進展及成果。
AITISA聯盟秘書長、啟智社區技術委員會主席黃鐵軍表示:OpenI啟智社區是由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產學研用通力協作共建共享的開源軟硬件開放數據超級社區,旨在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及其在社會經濟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世界貢獻中國開源力量。
本屆啟智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多項啟智社區重要的項目成果。百度牽頭的“OpenI-飛槳”,正式發布了“OpenI-星辰PPSIG共建計劃”,號召全球有志于生物計算、量子計算、貝葉斯概率網絡等十大前沿領域奮勇探索的開發者攜手創新。
目前,“OpenI-星辰PPSIG共建計劃”已經獲得了分享項目周邊的合作伙伴以及核心社區開發者的廣泛認可,隨著全球更多開發者的加入,啟智社區也將愈加繁榮。此外,大會還公布了《“啟智社區優秀開發者激勵計劃-啟夢行動”》評選結果,百度啟智飛槳項目成為了首批“啟智社區優秀開源項目”之一,飛槳PaddleHub SIG小組也被評為“啟智社區優秀開發者”。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開源夢,飛槳社區開發者張弘基僅憑興趣驅動,不斷輸出專業觀點為開發者答疑解惑,并在飛槳社區持續發揮著旗幟性作用,獲評首批“啟智社區優秀開發者突出貢獻獎”。
主論壇上,百度飛槳總架構師于佃海發表《飛槳:以技術創新和開源開放夯實產業智能化基座》主題演講,從技術創新與開源開放兩方面分享了飛槳在功能研發與生態建設領域的進展。當前,開源開放的深度學習技術引領了人工智能熱潮,而深度學習開源框架正在成為AI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核心基礎設施。
百度飛槳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實現了最全面的開源開放。除技術框架外,飛槳還開源了豐富的產業集群庫、開發套件和工具組件,以及如ERNIE、PP-YOLO和PP-OCR等自研的領先技術成果。此外,飛槳也非常重視硬件生態的發展,當前已適配27種芯片覆蓋19家廠商,在國產硬件支持數量方面居于業內首位。
在下午舉行的深度學習專場分論壇中,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平臺部高級總監馬艷軍主持會議,與到場嘉賓共同分享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CCF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云泉在《超算與云計算和人工智能融合創新的算力經濟時代》報告中指出,中國超算系統整體研發水平邁入世界領先行列,異構眾核將成為未來E級超算系統的主流體系結構,超級計算與云計算、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高性能云和智能計算成為新熱點。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知遠教授作了《知識指導的預訓練語言模型》的主題報告,分享了其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態勢,并表示未來的目標是實現一個可以由知識圖譜指導的自然語言處理的框架。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祥龍指出人工智能算法極易受到對抗樣本等噪聲的干擾,產生不可預期的錯誤,其安全性和可信賴性面臨嚴峻的考驗,基于此介紹了其最新研發的“啟智重明”安全評測系統。
英偉達GPU專家團隊亞太區總監李曦鵬則分享了英偉達針對深度學習的高速發展,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技術突破,以及軟硬協同設計與端到端性能優化的實踐。
百度杰出架構師,飛槳產品負責人畢然為廣大開發者介紹了一系列大幅提升深度學習開發效率的工具與套件,包括動靜統一的開發模式、高層API、預訓練模型應用工具PaddleHub、文字識別套件PaddleOCR,以及企業版的零門檻AI開發平臺EasyDL和全功能AI開發平臺BML等。
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劉倩在《攜手百萬開發者共建開源開放生態》報告中指出,如今飛槳已經凝聚了230多萬開發者,創建了超過31萬個模型,培養了百萬AI開發人才,在AI技術創新、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工業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邁向何處?分論壇最后,行業大咖圍繞“當前國內外形勢下深度學習技術發展趨勢”,包括“疫情對AI開源社區有哪些影響”、“AI技術產業化落地趨勢和挑戰”等熱門議題,以圓桌會議形式展開討論。嘉賓們認為,在全球抗疫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尤其是公共衛生領域加速落地,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人工智能戰略高度和發展速度進一步提升,開源社區也更加活躍。
在談及如何減少軟硬件兼容適配的工作量,進一步提升產業的落地效率時,于佃海建議從開放和標準化兩個角度解決。開放包括硬件底層接口開放及框架開放,形成更加通用的適配方式,作為框架可以提升對不同模型格式的兼容能力以及對硬件更完善的接入方式,飛槳已經取得一定進展。標準化例如算子接口和底層接口標準化的實現,需要框架和硬件相關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共同努力。一流科技OneFlow創始人袁進輝也認為,標準化是大勢所趨,用戶喜愛的功能一定會被更多的產品接受。
小米專家軟件工程師何亮亮認為,從數據到模型訓練,再到部署的整套流程需要標準的服務化體系,也需要有標準流程支持端到端的開發過程。浪潮AI&HPC應用軟件部副總經理吳韶華稱,當前廣受關注的AI編譯器能有效緩解框架對芯片適配的工作量,但很難在不同芯片上取得最佳性能。他認為,未來兩種方式會并存,一方面開源社區的AI編譯器技術會越來越成熟,會支持更多內容的自動優化,如代碼自動生成、自動分布式訓練等。另一方面,硬件廠商也會持續優化各自芯片的軟件棧。在AI算法落地過程中,用戶可以靈活采用不同的方式支持各類AI芯片。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人工智能體系內,深度學習是其向更深層次發展必經的技術壁壘,而飛槳由百度自主研發,打破了國內的 AI 開發者過度依賴國外開源深度學習框架的局限,正在成為 AI 新基建的重要基礎設施和中國智能經濟的基礎底座,對外輸出產業智能化升級轉型的強大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