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96 所高校獲批)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203 所高校獲批)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25 所高校獲批)
- 「機器人工程」專業(101 所高校獲批)
- 「網絡空間安全」專業(25 所學校獲批)
- 「物聯網工程」專業(14 所學校獲批)
(二)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
8. 加強專業建設。加快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 版),推進一流專業、一流本科、一流人才建設。根據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具有普適性、遷移性和滲透性的特點,主動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社會需求,積極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重視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控制、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對計算機專業類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進行調整和整合,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在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看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腦科學、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信息科學等相關學科的實驗科學家和理論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尋找人工智能的突破點,同時必須要以嚴謹的態度進行科學研究,讓人工智能學科走在正確、健康的發展道路上。具體課程:「人工智能的現代方法 I」(問題表達與求解)、「人工智能的現代方法 II」(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
- 人工智能核心課程群
具體課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基礎」、「人類的記憶與學習」、「語言與思維」、「計算神經工程」……
- 計算機科學核心課程群
- 數學與統計課程群
- 認知與神經科學課程群
具體課程:「群體智能與自主系統」「無人駕駛技術與系統實現」「游戲設計與開發」「計算機圖形學」「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
- 人工智能平臺與工具課程群
具體課程:「人工智能、社會與人文」、「人工智能哲學基礎與倫理」……
- 人工智能倫理課程群
具體課程:「先進機器人控制」、「認知機器人」、「機器人規劃與學習」、「仿生機器人」……
- 先進機器人學課程群
?
- 科學和工程課程群
上一篇:類腦智能:人工智能發展的另一條路徑
下一篇:對話 IJCAI「中國參會第一人」林堯瑞教授:回首從零開始的中國 AI 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