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主辦的 2019 北京智源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會期兩天。智源大會是北京創建全球人工智能學術和創新最優生態的標志性學術活動,定位于“內行的 AI 盛會”。智源研究院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高文院士在演講中介紹了如何通過云腦、匯智建設人工智能開源共享創新平臺,來夯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基礎。
高文院士介紹首先介紹了國家科技部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基本原則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
科技引領,系統布局,市場主導,開源開放。
談及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四大優勢,在高文院士看來:
一、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政策優勢;
二、海量的數據資源;
三、豐富的應用場景;
四、具有潛力的青年人才快速成長聚集。
同時,高文院士也指出,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優勢的同時也存在四個短板
一、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原創算法差距較大,基礎研究和算法還是需要積累和沉淀;
二、在高端芯片、關鍵部件、高精度傳感器等方面薄弱;
三、是還沒有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
四、高水平的人才不足,相比美國而言,我國高端人才只是美國的20%,還需要加強高端人才的培養
既然有這四個短板,我們怎么辦?我們要補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高文院士認為,我們不僅要構建自己的開源開放平臺,關于源程序放在哪兒也是一個問題?
高文院士說:目前科技部已經給15 個企業認證了開放創新平臺。除了這個平臺,我們還要做一個更廣泛的基礎型平臺。目前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任理事長,
聯盟的工作之一就是在開源開放這件事上構造完善的生態體系,生態體系包括硬件生態、軟件生態和應用生態。目前我們啟動了啟智平臺項目,啟智平臺的核心成員來自全國的高校和優秀企業,包括深圳的鵬城實驗室、北京智源、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華為、百度、商湯、京東等等。同時有分成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社區,既有最底下的基礎設施、硬件和上面的算法框,也有孵化。
構建AI開源開放生態是AITISA聯盟的工作之一,同時我們還聚集了產、學、研等各方力量在人工智能標準制定、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保護、人工智能規范化治理、人工智能產業化落地等方面做出努力。目前,聯盟每年舉辦4次人工智能標準化會議,為支撐國家戰略,探索新型舉國科研機制貢獻力量。
在硬件布局方面,深圳鵬城實驗室推出鵬城云腦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鵬城云腦一期是 100P 算力的大型集群系統,既有英偉達的 GPU,也有華為的 GPU,還有其他的一些包括寒武紀的人工智能芯片等等構成的服務器。
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在抓緊布局人工智能硬件項目,明年大概就會建成的是 1000P 的一臺機器。這臺機器建成以后,可以面向全國高校、研究所,甚至中小微創新創業企業作為 GPU 使用。
高文院士會上還介紹了匯智開源代碼托管平臺,顧名思義為的正是匯集大家的智慧。匯智托管平臺今年 7 月 18 號已經在深圳上線。現在托管平臺上有很多人工智能框架已經都上線了。AI 開源項目、AI 代碼和一些明星項目現在都上托管平臺了。現在為止已經有 300 多個項目,計算機視覺是比例最高的,其次像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等都有相應的專區。
此外我們還鼓勵人工智能、RISC-V 新的 CPU 開源架構代碼也上來,托管平臺不僅有自己的東西,我們可以做 GitHub 在中國的鏡像,甚至其他的一些開源的項目在中國的鏡像,我們都可以做。
來源 | AIT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