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陸首群教授等與前來上海參加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的Linux基金會Linus Torvalds和CEO Jim Zemlin召開了爐邊對話會,就操作系統的未來發展、Linux基金會的路線圖以及與中國開源社區的合作展開了充分交流。
陸總:當前一些中外公司都在開發下一代操作系統,這些操作系統的主要特點是:1開源,2微內核,3跨平臺,4 海量應用,請問你如何評價操作系統開發的這種趨勢?
Linus:陸總,我猜你剛才談到的這些新的操作系統包括Google開發的Fuchsia項目。我認為這些項目可能用于在某些專用領域。Fuchsia主要針對硬件資源有限的計算領域,例如傳感器。Linux設計和開發的目標不包括這些應用場景,作為綜合應用。我希望Fuchsia能夠成功。
但是開發一個操作系統內核并不難,困難的是需要很多的開發者開發設備驅動,同時需要大量的硬件的支持。在過去的30年里,Linux的開發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有一些困難,例如安全,導致了開發進度的延緩。我們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面對競爭我們有必勝的信心。
陸總:如你所說,Linux已經有30年的歷史,在這個代碼演進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很多的垃圾,同時還需要滿足各種用戶的新需求,Linux是否有些臃腫,如何能夠不斷更新自我?
Linus:30年來,Linux的開發一直在不斷自我更新,但是我們更多的增量級的調整,而不是破壞性的變化,例如我們通過架構的調整增加內存的利用效率。
陸總: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給開源代碼的推廣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以前我曾與Jim交談,Jim認為只要遵循開源許可證的開源代碼不會受到出口管制的影響。但是我們知道開源代碼里面可能會包含知識產權,如專利技術,或者含有專利技術的標準。請你進一步談談這些專利的使用是否會受到出口管制的影響?
Jim:出口管制政策不會影響公開信息的共享,包括開放源代碼運動。我們認為專利授權與出口管制是兩個問題。
所謂開源代碼專利侵權是一個重要的問題。Linux基金會在過去的10年里與開放創新網絡(Open Innovation Network, OIN)合作,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合作協調解決開源的專利侵權問題。我們最近與OIN合作從法律意義上定義Linux,包括如何從法律上定義Linux文件、庫和模塊。
我認為OIN一定非常歡迎中國公司的加入,參加OIN董事會需要繳納兩千萬美金的費用。
陸總: Linux基金會利用自己的人才、資金、資源、影響力優勢,最近跨界開展對基于開源的深度信息技術的研發工作,成績卓著,有力推動了開源運動的發展。Linux基金會開展此項活動已有三年,我看是否到了總結此項運動的時候了?國內很多單位也在開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研究,如何把上面兩個積極性協調或結合起來,進一步壯大聲勢,注重實效。
Jim:確實我們應該研究陸教授的意見。
陸總:下面我請華為肖然總談兩句。
肖然:首先感謝Linux基金會對于華為的支持和開源運動的貢獻。華為基金會的開源項目中受益良多,我們的很多技術是基于Linux的。我們同時是開源的受益者和貢獻者,華為承諾將繼續全力支持開源運動。
陸總:下面請陳莉君教授也講幾句。
陳莉君:我從1999年開始接觸Linux以來,一直致力于Linux的教學和研究,翻譯了多本Linux教程和資料,培養了一些Linux專業人才。但是現在我有一些困惑,隨著AI等新技術的發展,學生們對于Linux內核的研究興趣逐漸轉移到這些新技術的領域。
Linus:內核技術從來都不是吸引學生興趣的技術,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就沒有關于內核的課程了。所以內核技術研究只是適合于一部分人。
陳莉君:我的Linux內核MOOC項目希望能請到第一線的企業工程師參與,分享經驗,希望Linux基金會能夠支持。
陸總:這項要求希望得到Linux基金會的支持,是否由Jim負責。
Jim:贊成,此項具體工作由Keith負責。
陸總:下面請劉明博士也講幾句。特別介紹一下來自鵬城實驗室的劉明博士,他也是COPU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的專家委員會委員,很早就在做開源促進工作。
劉明:只問Linus一個問題,你認為什么樣的中國能讓你能來中國工作和生活:)
Linus:哈哈哈(此處省略…….)
JIM:Linus在美國獲得了最佳移民獎。
劉明:Just For Fun ? (Linux之父的自傳書名)